遗留系统在评估后应采取如下演化策略。
改造策略
第一象限为高水平、高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高,本身还有较大的生命力,且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基本上能够满足企业业务运作和决策支持的要求。这种系统可能建成的时间还很短,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改造。 这些改造包括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数据模型的改造两个方面。系统功能的增强是指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应用要求,对遗留系统本身不做改变。数据模型的改造是指将遗留系统的旧的数据模型向新的数据模型转化的过程。
集成策略
第二象限为高水平、低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高,但其商业价值较低,可能只完成某个部门(或子公司)的业务管理。这种系统在各自的局部领域里工作良好,但从企业全局来看,多个这样的系统,他们各自基于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数据模型,无法互联互通,数据还不一致,这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集成。在集成过程中,可采用由互连系统构成的系统的架构,遗留系统可作为从属系统来描述。 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那些遗留系统,将会是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因为即使是今天看来很先进的系统在明天也会成为遗留系统。对遗留系统的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新系统的成败和开发效率。如何建立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望对实际工作有所指导,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处理遗留系统的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演化策略。
淘汰策略
第三象限为低水平、低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低,且具有较低的商业价值。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淘汰,即全面重新开发新的系统以代替遗留系统。 完全淘汰是一种极端性策略,一般是企业的业务产生了根本的变化,遗留系统基本上不再适应企业运作的需要;或者是遗留系统的维护人员、维护文档资料都丢失了。经过评价,发现将遗留系统完全淘汰,开发全新的系统比改造旧系统从成本上更合算。 对遗留系统的完全淘汰是企业资源的根本浪费,应该善于“变废为宝”,通过对遗留系统功能的理解和借鉴,可以帮助新系统的设计,降低新系统开发的风险。
继承策略
第四象限为低水平、高价值区,即遗留系统的技术含量较低,可满足企业运作的功能或性能要求,但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目前企业业务对该系统仍有很大的依赖性。对这种遗留系统的演化策略为继承。在开发新系统时,需要完全兼容遗留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新老系统必须并行运行一段时间,再逐渐切换到新系统上运行。 要做到对遗留系统的继承,必须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旧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这种分析可以部分代替或验证系统的需求分析。 如果遗留系统的维护文档不完整,而又必须解析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那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时可使用有关系统重构的 CASE 工具,通过分析系统的代码生成系统结构图或其他报告。
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委员会可以由一个小组担任,也可以由多个不同的组担任。变更控制委员会的成员应能代表变更涉及的团体。 变更控制委员会可能包括如下方面的代表:
产品或计划管理部门;
项目管理部门;
开发部门;
测试或质量保证部门;
市场部或客户代表;
制作用户文档的部门;
技术支持部门;
帮助桌面或用户支持热线部门;
配置管理部门。
控制需求变更与项目的其他配置管理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变更控制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应的自动辅助工具。
变更的过程中,允许拒绝变更